一、拥抱数字金融,穿透科技迷雾
科技正重塑金融服务形态。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区块链等技术显著提升信息处理与交易效率,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工具支持。然而,技术本身并非万能:
1.展业资质是首要防线:正规私募基金须在相关协会完成备案,投资者可通过协会官网查询机构资质。对于以“金融网红”“智能投顾”“AI量化”为宣传噱头,却无法提供合规资质的市场主体,极可能潜藏非法集资、诈骗等风险,需高度警惕。
2.充分认知工具局限性:数字工具依赖历史数据与预设模型,无法完全预测极端市场情况。投资者应独立判断工具适用性,避免过度依赖单一系统,防范因工具局限引发投资损失。
二、理性看待AI投资,热潮中的冷思考
人工智能正逐步改变投资研究与决策模式,但同时也催生了概念炒作与盲目跟风现象:
1.AI非“点石成金”工具:AI模型依赖数据质量与算法设计,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过拟合、算法偏见等风险。历史表现优异的策略,未必持续有效。
2.警惕“AI包装”的投机行为:部分主体借AI概念吸引眼球,却缺乏扎实的技术基础与合规框架。中小投资者尤其需警惕高收益承诺下的欺诈风险。
3.坚持长期主义内核:技术仅为工具,投资价值仍源于对企业基本面、行业趋势与经济周期的深度研究。AI可辅助决策,但无法替代投资者的独立思考与风险认知。
三、筑牢防线,远离欺诈,科学维权
随着金融业态日趋复杂,非法行为不断变异,我们呼吁投资者:
(一)识别三类常见风险:
1.违规推介:未取得金融牌照的机构,通过社群、网络直播等渠道违规销售私募产品,此类行为已违反金融监管规定。
2.虚假信息:未取得金融牌照的机构,通过社群、网络直播等渠道违规销售私募产品,此类行为已违反金融监管规定。
3.非法中介:以“代理维权”“优化持仓结构”为名,向投资者索取费用、骗取账户信息的非法中介行为,直接威胁投资者权益。
(二)掌握科学维权方法:
1.信息核实:通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、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等渠道,核实金融机构资质与产品备案信息,确保投资标的合规。
2.线索举报:发现违法违规行为,可通过证监会12386服务热线或地方证监局举报渠道反馈,助力监管部门打击非法金融活动。
3.合法维权:权益受损时,通过仲裁、诉讼等合法途径维权,坚决远离“非法代理维权”机构,避免二次权益伤害。
科技是金融创新的驱动力,理性是投资安全的压舱石。我们愿与广大投资者一道,在科技变革中坚守合规底线、把握价值机遇,以专业与敬畏守护长期投资价值。
什么是世界投资者周?
根据国际证监会组织(IOSCO)统一安排,2025年世界投资者周于2025年10月20日至24日展开。本次世界投资者周活动主要围绕“科技和数字金融”、“人工智能(简称AI)”、“防范欺诈”三大主题。
“世界投资者周”(WorldInvestorWeek,简称WIW)是由国际证券事务监察委员会组织(IOSCO)发起的全球性投资者教育与保护宣传活动,旨在通过统一的时间窗口、多元化的活动形式,联动全球各国/地区证券监管机构、市场经营主体及投教机构,向投资者普及金融知识、提示投资风险、强化权益保护意识,最终推动全球资本市场的公平、透明与健康发展。
